close

想必現在許多台灣人已經不對「桐華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了,

她是席捲兩岸的《步步驚心》的作者,

她的書,似乎帶著太多的人生經驗,很多事情,沒經歷過的人是永遠不會懂的。

她也很常被罵,說她破壞歷史,顛覆了那些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的形象,

說實話,他們有什麼資格批評她?

歷史人物,在史書上的那些描繪,難道就真的是對的嗎?

世上那麼多的錯錯陽差,我們連現今身邊人們的真實,都不一定感到有把握吧!

 

回歸正題,昨晚我花了快六個小時細細品味完《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》,

看到今晨四點半,但我到五點多都睡不太著,

腦中反覆出現書中的某些情節,某句話......

 

很喜歡桐華在每一張的章頭寫得一段文字,很文藝,而深思後很有感覺。

【這麼多年,我一直在學習一件事情,就是不回頭,只為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後悔,不為自己做過的事情後悔。人生每一步行來,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。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,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。可這世上的芸芸眾生,誰又不是這樣呢?】

待我看完結局後,再回頭看開頭的第一部第一章的這段話,忽然驚覺,原來,這個開頭已道盡了結局!

 

桐華說,她最喜歡的女主角是,羅綺綺。

我也很喜歡羅綺綺,說不上來的喜歡,或許是因為我覺得我和她挺像的吧。

我們都是天秤座〈關於書中對於天秤座個性的描寫,簡直和我一模一樣,害我看到心有戚戚焉...〉,都歷經過疼愛自己的人離開人世,

也都暗戀過一個人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,老師在我們生命中的影響都是一輩子的......;

但,當然我們擁有更多的不一樣,她更跋扈,更桀驁,更勇敢。

我想,會不會我的生命會因為看了這部書,而受了羅綺綺的影響呢?或多或少吧,這是後話,可能要等待時光來驗證了。

 

廢話好多,這篇文章會不會有人看到都不一定,但我就想打下來,用文字紀錄曾經在我生命中迴盪起的些許波瀾。

關於桐華在這本書裡寫的關於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:

【年少的心 稚嫩柔軟
 所以 傷害與溫暖
 都會被深深銘記
 最後 所銘記的
 和時光交融
 成為我們的性格】

讓我想起前陣子看到的一句話,香港鬼才導演林奕華曾說過:

「人與人的距離,不是身體之間的距離,而是童年的距離。」

 

這句話正好和書裡的許多文字相呼應,且又讓我突然醒悟陳勁在書裡頭和羅綺綺的一段對話,

「陳勁借給我的《詩經》沒有白話注釋,我讀得很費勁,很多地方都讀不懂,可他從不肯解釋,只告訴我,詩詞不需要每個字都理解,只需記住它,某一天、某一個時刻、某個場景下,其意會自現。

這樣算是蝴蝶效應嗎?一段文字會闡發另一段文字的涵義,然後那段文字再去闡發另一段的文字,不絕如縷。

 

【青春在哪裡?
每個少年的眼睛,黑白分明,猶如一塊幕布。
勇敢、沖動、懦弱、好奇、渴望、困惑、傷心、失望、思索……
所有屬於青春的絢麗色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中上演。
當它在繽紛地演奏時,我們卻懵懂無知,即使它近在我們的眼睛裡。
正因為它太近了,近在我們的眼睛裡,所以,我們無法看到。
唯有當它逐漸遠離時,我們才能看清它。看清楚那一切也許精彩、也許不精彩故事背後的因果得失,可是,一切已經是定格後的膠片,無論我們是微笑、還是落淚,都只能遙遙站在時光這頭,靜    看著時光那頭熒幕上的聚與散、得與失。
這就是青春,唯有它離開後,我們才能看清楚。

 

其實還有很多話想打出來,但突然不知道該從何下筆,

羅綺綺的愛情嗎?她究竟會和小波還是會和張駿在一起?

兩人各有擁護者,也有人說都不會。

我呢?這其實不是我關心的問題,因為,依我現在的經歷,頂多只能讀懂第一部的《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》而已。

現在十七歲的我,剛好和第一部的羅綺綺年紀相仿,她所做的每一個決定,每一句話,我都能夠很有感觸,

但當我看到《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:終場》時,我突然懵了,

我已經不能理解羅綺綺的思維,也不能理解那些情情愛愛的,

我其實是很支持弓長夕四這對的,所以,我很不能諒解為什麼他們最後沒有在一起。

而我又想起了一部小說,張愛玲的《半生緣》,曼楨在和世鈞久候重別後,

曼禎和世鈞說的那句經典台詞:「世鈞,我們回不去了。」

每次看到這句話我都憋屈到不行,但又很能體會曼楨為何要說這句話,因為,他們真的回不去了。

而,這部書裏頭,其實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許小波了,

小波和綺綺絕交時,我又哭又痛,綺綺的心情又完全複製進我的心中了,

此後小波的名字只要一出現在書裡,我的眼淚又會不爭氣的滾下來,唉,不提小波了。

 

很多事情,沒有經歷過的人是永遠不會懂的。

這句話已經是第二次出現在這篇文章中了,但,這就是我每次看一部小說總會發出的感嘆。

所以我想,或許十年後的我就看得懂《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:終場》裡每個人的心境了吧,

現在還沒走到那兒的我,還在引頸期盼著那個時候的來臨,卻不知道,前頭在等著我的會是什麼。

 

“Men heap together the mistakes of their lives, and create a moster they call destiny.” 

人們將生命的錯誤聚集到一起,創造出一個惡魔,叫命運。

這段文字沒什麼好註解的,就像陳勁說的,把它放在心中,總有一天,其意會自現。

 

這陣子應該不會再碰桐華的書了,我還需要沉澱一會兒。

最後來貼一下,關於「你的青春,我的圓舞」,這其實是《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》原先的名字。

【在古老的歐洲宮廷,有一種美麗的舞蹈叫做圓舞,音樂乍起時,男女雙方可以尋找自己心儀的舞伴,與之共舞,一圈過後,就要分開,和另一個人跳,可無論轉到哪一方,只要跳下去,就終歸會再遇見自己最初的舞伴,與他攜手離場。
有一首曲子叫青春,有一種舞蹈叫圓舞,不管我們中間換過多少舞伴,我總堅信,只要我還在跳,離場時,你就在那裡。】

arrow
arrow

    I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